不锈钢氧化皮通常呈黑色或蓝绿色,八面体等轴晶系,玻璃光泽,密度3.5~5.21g/cm3,硬度7.5~8.5,厚度为6~20微米(相当60~150g∕m2),其中热轧氧化皮厚为5~7微米,退火氧化皮厚为15~25微米。以Cr2O3为主的不锈钢氧化皮性质稳定、结构致密、与基体附着牢固,在80℃温度下也不溶于H2SO4、HCl、HNO33等无机酸。必须采用更富侵蚀性的混酸,如HNO3+HF或或H2SO4+HNO3+HCl 等才能去除。但采用混酸酸洗基体铁损较大,掌握不当容易过酸洗或点蚀,严重的成为废次品。因此为提高去除速度,保证表面质量,多在酸洗前进行碱浸。
不锈钢氧化皮的清除
太钢冷轧不锈钢板不锈钢氧化皮清除分为化学酸洗法和机械除鳞法两大类,有时两类方法交叉复合使用。机械除鳞有抛丸、反复弯曲,轻拉破皮等。化学酸洗法是以某种酸为主体,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氧化剂、活化剂、缓蚀剂、渗透剂、抑雾剂等配成酸洗液。化学酸洗法有普通酸洗法、碱-酸复合酸洗法、电解酸洗法等。现在广为应用的碱—酸复合酸洗,碱-酸复合酸法分为碱浸和酸洗两步。
不锈钢氧化皮预处理(即碱浸)
太钢冷轧不锈钢板碱浸是不锈钢在酸洗前进行的预处理,使表面氧化皮破坏疏松,然后进行酸洗易于去除,碱浸可分为熔融碱浸和溶液碱浸两大类。
熔融碱浸
熔融碱浸分为氧化型碱浸和还原型碱浸。碱浸是基于高温热腐蚀的原理,熔液是以氢氧化钠为基础,加入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盐类,加热至400℃以上使成熔融物。当不锈钢盘条浸入其中,氧化皮中的Cr2O3在含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苛性钠熔液中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成份变质、结构破坏,以及体积膨胀、龟裂、起泡,变得疏松,使部分氧化皮脱落成为渣泥沉入槽底;另一部分可溶的铬酸盐在淬水时被蒸汽和水洗去,残留的亚铬酸盐和氧化物,则在随后的酸洗中去除。
氧化型碱浸
氧化型碱浸主要因硝酸钠的氧化作用而得名。一般由75~80%氢氧化钠和20~25%硝酸钠,并加5%氯化钠组成,碱浸时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1) 氢氧化钠能使三氧化铬变成易溶于酸的亚铬酸钠,即:
Cr2O3+2NaOH =2NaCrO2++H2O
(2) 硝酸钠能使亚铬酸盐迅速氧化成可溶于水的铬酸钠,同时将低价铁的氧化物转化为高价铁的氧化物,使铬、镍尖晶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易于去除,即:
2NaCrO2+3NaNO3+2NaOH=2Na2CrO4+3NaNO2+H2O
2FeO+NaNO3=Fe2O3+NaNO2
2Fe3O4+NaNO3=3Fe2O3+NaNO2
2FeO.Cr2O3+NaNO3=Fe2O3+2Cr2O3+NaNO2
(3) 氯化钠起活化剂的作用,并可降低熔液粘度,在同一温度下减少碱液附着量,以减少消耗。